赵鹏
职称/头衔: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E-mail:zhaopeng@hainanu.edu.cn
● 个人简介
海南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副研究员、博导,蓝碳与滨海湿地保护修复海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蓝碳科学与政策,滨海湿地保护修复、动物种群遥感和极地陆地生态学研究。担任联合国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西太分会蓝碳工作组主席、中国海洋学会海洋标准化分会副主任委员、核证减排标准(VCS)蓝碳工作组成员,联合国海洋司世界海洋评估专家、中国 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国蓝碳技术发展路线图专家组成员。曾担任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海洋核算项目顾问,参加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参加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中国代表团及十余次双多边外事活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等纵向、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中国科学院SCI一区TOP期刊3篇,第一发明人授权美国专利1项和中国发明专利5项,主持国家海洋行业标准1项。指学生获得挑战杯和互联网+省赛金奖以上奖励9项。课题组设备齐全,拥有无人船系统、多载荷系列无人机、野外调查系统、温室气体观测系统、实验室理化分析系统、动物行为学研究系统和云计算和AI平台。
欢迎英语基础较好,有志于从事蓝碳科学与政策、保护生物学和生态修复的同学报考研究生,欢迎本科一年级同学参加课题研究。
● 研究方向
1. 在蓝碳科学和政策方面,曾长期支撑原国家海洋局和自然资源部应对气候变化和蓝碳工作,参加中国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代表团,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工作组提供技术支撑。参加了2022年生态环境部国家温室气体清单(蓝碳)编制,研发了蓝碳温室气体清单简化编制方法。主持完成《海南省海洋生态系统碳汇发展路线图研究》和《海南省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方案》。完成了海口三江农场、儋州红树林修复蓝碳交易项目开发。,主持完成了《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调查技术规程 海草床》,赴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菲律宾、柬埔寨开展蓝碳双多边合作并赴在多个国际会议上作报告。
2. 在红树林和海草床生态修复方面,开展了废弃虾塘红树林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利用研究和实践,初步建立了水动力改造、红树林生境修复和经济生物增殖技术体系,该项工作被纳入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案例汇编》,被纳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9年度报告》,《人民日报》(2020年06月09日 14 版)及其新媒体平台(2020年06月22日)对该项目进行了报道。开展了亚热带海草床规模化修复研究和实践,完成了万宁小海海草床和海藻场修复项目设计。
3. 在动物遥感和极地研究方面,参加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承担极地动物种群遥感调查研究项目,使用高光谱、热红外、无人机和卫星手段开展了企鹅种群数量和结构研究,建立了多源遥感技术进行动物种群数量、分布和结构的研究方法。使用追踪器连续追踪企鹅超过150天并开展了企鹅迁徙路线和生物钟研究,进行了极地大陆微塑料分布和来源、企鹅粪土温室气体排放等研究。
● 科研项目与课题
1. 2024.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卵叶喜盐草海草胎生现象和机制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42366007)/主持
2. 2017.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硬毛藻爆发对大叶藻海草床分布格局的影响和机制(41606192)/主持
3. 2021.12: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面向碳中和目标的废弃虾塘红树林蓝碳增汇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主持
4. 2022.06: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海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方案及碳汇市场化交易试点/主持
5. 2021.12: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面向全球的“蓝色伙伴关系”推广路径及方法研究/主持
6. 2021.07:世界自然基金会,广西合浦海草床蓝碳生态系统规模化修复技术研究及示范/主持
7. 2020.12:海南省生态环境厅,海南省海洋生态系统碳汇发展路线图研究/主持
8. 2020.11:保尔森基金会,中国海岸带蓝碳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主持
9. 2019.01: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极地野生动物种群遥感调查/主持
10. 2019.01: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蓝色碳汇”研究/主持
11. 2018.01: 国家海洋局战略规划与经济司:蓝色碳汇政策、标准与增汇技术研究/主持
12. 2017.01: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课题:“蓝色碳汇”研究/主持
● 论文与专著
[1] Zhao P,Ge S, Zhong CR, Wang BY, Wang FX, Kao SJ. Incorporating coastal blue carbon into subnational greenhouse gases inventories,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2022, 9. https://doi.org/10.3389/fmars.2022.932984
[2] Zhao P, Liu SM, Lu WH, et al. Estimating Animal Populations with Very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ry, Conservation Biology, 2021
[3] Zhang Y#. Zhao P#, Yue SD, et al. New insights into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anoxia under darkness on the iconic seagrass Zostera marina based on a combined analysis of transcriptomics and metabolomic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1,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0.144717
[4] Zhao P, Lu WH, Song J, et al. Natural coast protection and use in China: implications of resource protection “redline” policies. Coastal Management, 2016, 44(1), 21-35. (SCI & SSCI)
[5] 赵鹏,姜书,石建斌.《气候变化中的海洋与冰冻圈特别报告》的蓝碳内容及其影响. 海洋科学.2021,45(2):1-7.
[6] 赵鹏,朱祖浩,江洪友,等.生态海堤的发展历程与展望.海洋通报, 2019,38(05):481-490.
[7] 赵鹏,胡学东.国际蓝碳合作发展与中国的选择.海洋通报, 2019, 38(06):613-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