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15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总决赛在郑州大学举办。本届大赛由教育部等11个部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郑州大学与郑州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吸引了全球161个国家和地区、5673所院校的619万个项目报名参赛,参赛人次高达2443万。世界各地青年学子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共同参与了这场创新盛事。
经过激烈角逐,海南大学海洋技术与装备学院师生团队凭借硬核技术创新与扎实产业落地能力,一举斩获1项国赛银奖、2项国赛铜奖,在海洋技术与装备领域的创新创业赛道上交出亮眼答卷!
银奖项目:海水电解制氢联产氢氧化镁项目
赛道:产业命题赛道成果转化组
团队成员:封苏阳、王文钰、吴丰豪、凌鹏、高雅、周彧、刘云
指导老师:田新龙、康振烨、杨辉、邓培林、石文娟
项目介绍:传统电解水制氢产业面临高纯水依赖、成本居高不下及资源单一的发展瓶颈。本项目通过自主研发的“无序度电极技术”,成功攻克海水直接电解过程中的腐蚀与结垢技术难题,在实现99.999%高纯度氢气制备的同时,同步产出纯度>99.7%的高附加值氢氧化镁。项目创新性地构建了“氢镁联产”商业模式,较传统纯水制氢节省80%以上海水淡化成本,综合收益提升至5倍以上。所产氢氧化镁作为千亿级市场紧缺原料,广泛应用于阻燃材料、环保脱硫等领域,形成多元化盈利体系。适用于沿海、岛礁及海上风电平台等多元场景,可为国内五大核心海域及中东等淡水资源匮乏但海洋资源富集地区提供"绿氢+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项目凭借其原创技术突破、显著经济效益与生态价值,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全国银奖,标志着在全球海水制氢领域建立起领跑优势,为“双碳”战略实施注入强劲动能。
铜奖项目一:海御烯材——海洋工程长效防腐涂层国产化突围者
赛道:高教主赛道研究生创意组
团队成员:刘虎、李伯伙、耿超、李延巍、张齐、潘玮、向前、张幸鹏、陈兴上、戚星瑶、Wujiajie Zhu、魏伟杰、方俊杰、宛佳萱、黄文浩
指导老师:沈义俊、马永奇、文伟、任年鑫、高助威
项目介绍:在全球海洋工程领域,装备“防腐周期短、高端涂层依赖进口”始终是难以攻克的行业痛点。对此,海南大学海御烯材团队依托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技术支撑,率先推出石墨烯改性长效防腐涂层。该涂层通过纳米级石墨烯表面改性构建出“迷宫式屏蔽”结构,大幅提升抗渗性能;同时结合阴极保护协同效应,在南海高盐雾、高湿度等极端环境中,将防腐寿命从传统的2–3年延长至5年以上。在成本与自主化方面,团队实现原材料100%国产化,成本较进口同类产品降低约40%,彻底摆脱“卡脖子”风险,打破国外品牌在高端海洋防腐领域的长期垄断。项目已在三亚某军港完成实海挂片测试,结果显示:耐盐雾性能超过2500小时,附着力提升30%,耐冲击性等指标均优于国际标准。项目凭借其原创技术突破、显著经济效益与产业价值。未来,海南大学海御烯材团队将进一步推进技术迭代与产业化落地,持续优化涂层性能、拓展应用场景,助力海南自贸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筑牢“防腐防护”的国产技术根基。
铜奖项目二:深仓智链——基于在北斗技术下开发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
赛道:产业命题赛道产教协同创新组
团队成员:李伯伙、史韵鑫、庄东楷、尚禹辰、李涵宇、朱淑乔、李继拓、冯连晨、冉励涛、张黎明、刘浩、王春、李佳俊、张怡菲
指导老师:文伟、马永奇、沈义俊、王立辉、蔡佳祥
项目介绍:聚焦海洋装备仓储“定位难、调度乱、效率低”的行业堵点,团队打造“北斗高精度定位+数字孪生调度”的智能仓储系统:通过北斗三号亚米级定位模块,实现仓储内设备“厘米级”定位;结合数字孪生技术,对仓储布局、设备流动进行实时模拟与智能调度,使海洋装备仓储的空间利用率提升50%,设备调度效率提升60%。该系统已在海南某海洋装备产业园完成试点应用,成功解决了大型海洋装备“仓储找货难、出库耗时长”的痛点,为海洋装备产业的智能化仓储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方案。
此次斩获佳绩,正是海洋技术与装备学院“科研反哺教学、赛事驱动创新”育人理念的有力印证。学院依托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热带海洋材料与评价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引导学生深度融入前沿科研项目,将课堂所学转化为直面海洋产业挑战的创新方案,为人才培养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未来,海洋技术与装备学院将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持续完善育人机制,大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贯通融合。将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高水平科创竞赛为关键支点,激励广大学子精进学业、锐意创新,勇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青年先锋,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
海南大学海洋技术与装备学院
2025年10月20日